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荣登“4万亿”城市魁首,市长亲自解读“上海经验”

朱珉迕、王海燕等 TOP创新区研究院
2024-08-30

作者:朱珉迕、王海燕、茅冠隽等

来源: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从2006年GDP首破万亿到如今成为4万亿俱乐部魁首,“上海速度”令人惊叹,而面对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反复跌宕等多重考验,上海取得如此成绩更为不易。4万亿大关背后,这份历史性跨越从何而来?23日,龚正市长就上海经济增长密码、疫情防控秘诀等热点话题与媒体进行互动,值得特别研究。


上海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态势没有变实现5.5%增长有底气

首先,关于2022年经济增长预期。

去年一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上海不断强化四大功能、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加快打造中心节点、战略链接,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最直观的就是几个重要指标上了新台阶,可以概括为几个“万”——
GDP突破4万亿元新台阶,达到4.32万亿元,增长了8.1%,继续保持全国城市首位;
外贸进出口总额也突破4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6.5%;
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3万亿元;
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万家。

上海市市长龚正说,这些成绩的取得,首先是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守牢安全底线的过程中取得的,体现了城市的韧性;也是在高质量发展、着力改善民生的过程中实现的。

上海的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了10.3%;PM2.5平均浓度下降到每立方米27微克;新增就业岗位63.5万个,就业总量创了新高,城市调查失业率明显低于年初预期目标;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基本同步。

同时,这些成绩还是在加快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支持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中取得的。正如代表们普遍认为:发展喜人,成色很足,难能可贵。这也为我们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打下了基础。

龚正说,今年全市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5%,兼顾了当前和长远,综合考虑了需求、供给和预期面临的压力,尽管困难挑战不少,但上海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态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资源要素条件没有改变,我们有信心、有底气实现这个目标,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2022年的工作关键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进一步把握好工作时度效。要全面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的“十个聚力”。

首先,要在“稳”字上发力,把“六稳六保”工作做得更实,把经济基本盘稳得更牢。同时,要在“进”字上务求实效,狠抓国家战略任务的落地,持续强化“四大功能”,深化“五个中心”建设、“五型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有效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快构筑上海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上海疫情防控的秘密?
四个“始终”不断提升完善


很多人好奇:作为重要口岸城市,上海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即使出现零星病例也能很快控制,没有进行全员核酸检测。上海疫情防控的秘诀是什么?

市长龚正这样回答:
去年,上海确实发生了多轮突发疫情,上海的处置工作总体平稳有序、波澜不惊,背后依靠的是一整套防疫制度体系的高效运转,依靠的是无数抗疫战士日夜奋战,依靠全市人民上下共同努力,才构筑起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上海疫情防控的秘诀,可以总结为“四个始终”。

首先,始终强化忧患意识,压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国内其他地区发生疫情的时候,上海都要问自己三个问题:下一个会不会是上海?如果在上海发生,怎么控制、如何采取措施?如何做到让疫情尽量不在上海发生?所以,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常态化防控的关键点。

其次,始终注重精准快速。突发疫情处置,上海力争早、准、快,做到两小时到达现场,四小时完成核心调查,24小时做完核酸检测、区域管控、转运隔离等工作,切实做到“四早五最”。

疫情防控,我们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处突方面则是早研判、早处置。“五最”,是在最低层级,用最短时间,花相对最小的成本,解决最大的关键问题,努力取得综合效益最佳。阻断传染源,让人民生命健康得到保证,让这座有近2500万人口的城市运行基本正常,让疫情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第三,始终坚持科学抗疫。我们充分听取专家意见,让专业分析研判助力科学决策,注重科学赋能,发挥“两张网”的作用,更精准开展人员信息比对、协查等工作。

最后,始终筑牢两个屏障。一个是疫苗免疫屏障,全市已经有94%常住人口接种新冠肺炎疫苗;第二个是个人防护屏障,上海市民都非常自律,希望大家继续坚持防疫“三件套、五还要”。

这“四个始终”,上海要继续坚持好,不断因势因时提升、完善。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如何打造?如何突破?


去年上海出台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明确从形成基本框架体系走向实现功能全面升级。未来将在哪些领域率先实现新的突破?

市长龚正表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上海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经过这几年的不懈的努力,科创中心已经形成了基本方向,正处于功能全面升级的关键跃升期。上海将以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为战略基点,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为主线,聚焦机构、设施、队伍这三大重点下更大的功夫,争取更大的突破。

首先是机构要加快集聚一流的科研机构,上海已经集聚了一大批国家级的科研院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
去年,在沪的国家实验室已经全部挂牌,还引入了生物医学前沿产业创新中心、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的研发机构,我们将做好服务保障,支持这些机构加快抢占前沿科技的制高点。

第二是设施。要加快建设一流的科技设施,上海现在已经建成大科学设施装置有8个,在建的有6个,还有6个已经纳入到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规划。
我们将持续推动这些大科学设施开放共享、发挥功效,助力更多从“0”到“1”的突破。

第三是队伍。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要素,要加快打造一流的科研队伍。
首先是国家队,依托国家级的科研机构,集聚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二是地方队,推动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培养科技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
三是民间队,支持华为青浦研究院等的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壮大高水平的研发人才和工程师队伍。
四是国际队,依托世界顶尖科学家联合实验室,外资研发中心等,大力引进世界级的顶尖人才和团队。


临港新片区上海经济重要增长极


关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

市长龚正表示:设立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之一,也是上海经济重要增长极。

2019年8月挂牌以来,我们以总书记强调的“五个重要”为统领,围绕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现代化新城建设的目标,全力推动国务院批准的总体方案落地落实。目前,78项制度创新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去年新片区的工业总产值达到2550亿元,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70%和62%。

今年是临港新片区“三年大变样”的决战决胜之年,重点聚焦三个“新”上下功夫。

第一个“新”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去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新片区首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今年要力争在高端装备产业方面也突破千亿。
另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今年要翻番,努力打造产业发展的新高度。

第二个“新”是要深入推进新一轮的制度方案。实施好总体方案的同时,我们要抓住RCEP生效的机遇,同时要高水平地对标该协议在贸易监管、金融开放等领域,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风险测试。

第三个“新”是要着力培育新功能平台。依托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加快国际中转集拼等功能性平台建设,推动保税维修、绿色再制造等创新业态的发展。



五大新城每个都要有一个三甲医院


关于五个新城进展

五个新城是上海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的重中之重,去年我们刚实施“1+5+6”的政策支撑体系,其中包括一个实施意见、6个重点领域的专项文件,其中一个就是加强五个新城的行动方案,搭建起了建设五个新城的四梁八柱。

龚正说,目前建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我们完成了五个新城的总体城市设计和23个重点地区的规划设计,启动建设了255个重大项目,每个新城都要打造一个三甲医院,目前已全面开工,50家企业总部和62家研发中心都落户新城。

龚正说,今年五个新城要实施四大行动。

一是提升产业发展的整体能级,重点是深化一城一园的建设,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引导中心城区的大学、大医院、大所、大集团的入驻新城,吸引更多的全球科技机构和高能级的企业落户新城。

第二,重点推进一城一枢纽建设。这五个新城都要枢纽,我们要打造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五个新城之间是相互赋能的,五个新城和长三角其他40多个城市,上百个县级市之间也是相互赋能的,形成新城外部、新城之间的网络畅通,形成更完善便捷的交通体系。

第三,提升公共服务品质,重点是推动优质的教育、养老、文化、体育、科技、托幼等公共服务向新城倾斜,每个新城都要有三甲医院,我们要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这个很重要,尤其是对年轻人。

第四,要打造五个新城的闭环,每个新城都要有一个生态的公园带,都要有公园绿地,这是后发优势,在某种程度上说,选择在新城生活,还是选择在新城工作,都完全是一种价值的选择。
总之要让人们在新城感受到更好的美好生活。



浦东引领区更高水平开放


关于浦东引领区建设。

推进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大历史使命,是重大任务,也是上海发展、浦东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去年中央意见发布后,我们第一时间研究制定行动方案,明确280项任务举措,目前大部分已经逐步落地。

龚正说,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打响浦东王牌的重要内容。我们要聚焦“四个一批”,全面落实好《意见》提出的“五个引领”,明确了打造“两特四区一样板一保障”任务。
“两特”,即全域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并在一定区域实施特殊综合保税区政策;“四区”,即打造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和科创中心的核心承载区;“一中心”,即国际消费中心;“一示范”,即在现代化城市治理方面做好示范;“一保障”,即为重大改革提供法治保障。

龚正说,今年要聚焦“四个一批”

首先是推进一批重大改革开放举措,重点是探索开展综合改革试点,争取国家批量化、清单式授权。

二是建设一批重大功能性平台重点是集聚高水平科研机构,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国际油气交易和定价中心等重要平台,发展更高能级总部经济。

三是打造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坚持向新产业、新业态、新空间要动能,持续强化新赛道布局和终端带动,促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航天航空等产业扩容、提质、增能。

四是推动制定一批浦东新区法规,将围绕绿色金融、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积极配合市人大开展立法工作,不断完善与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相适应的法治保障体系。



城市数字化转型让数字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关系上海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形成了一批重大成果,加快形成了构建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四梁八柱,前面“两个一”和后面“两个三”,共八个文件构成城市数字化转型体系。

第一个“一”是去年发布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这是顶层设计;
第二个“一”是出台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十四五”规划。

第一个“两个三”是三个重要切入点,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和治理数字化,三个数字化转型的三年行动方案。
第二个“两个三”是三个重要支撑,对于城市数字化转型出台若干支持政策,出台《上海市数据条例》,去年底挂牌成立上海市数据交易所,努力打造成国家级数据交易所,可以说“四梁八柱”已经全面搭建完成。

在推动方面,龚正说,一年来,各领域数字化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先后召开三次现场推进会,在线新经济规模快速增长,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营业收入超过1.26万亿元,增长15%以上,经济生活领域41个标杆场景应用落地,一网通办接入服务事项达到3458项,一网统管城运平台汇聚应用达到1150个。

下一步要聚焦创新场景应用和环境优化,走出符合超大城市特性的城市数字化转型之路,下大力气提升三个度——
首先是参与度,更加注重市场化力量参与,培育更多有影响力的平台和龙头企业和示范园区。
二是便捷度,推动数字经济数字服务深度融入生产生活,更接地气、方便群众,
三是体验度,进一步做实做细一键通适老化无障碍服务,努力让数字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继续改善营商环境吸引外商投资


最近出炉的数据显示,上海去年实际使用外资额创新高,下一步上海会出台什么新举措继续改善营商环境,吸引外商投资?

龚正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届进博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强调了三个“不会变”,即“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再次向世界发出了开放的最强音。

外资是促进上海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上海的城市韧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和体现,去年上海实际使用外资额再创新高,达到225.5亿美元,增长了11.5%,呈现逆势上扬态势。

龚正说,还有两个数据十分可喜:一个是去年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增加了60家,总数达到831家;另一个是外商投资研发中心去年增加了25家,累计达到506家。
这说明,上海仍然是外商投资的一片热土,是跨国公司布局产业链、创新链的首选地之一。

下一步,上海将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不会变”的精神,坚定不移推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继续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为外企投资上海、植根上海创造更好条件。



提升城市软实力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软实力彰显城市的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文化是城市软实力的集中体现,一座城市最有味道、最有魅力的就是文化。围绕加快建设更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上海重点要在三个方面持续发力。

龚正说,首先是塑造独特的文化声誉,大力弘扬城市精神品格。我们要发扬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红色文化三大文化的优势特点,同时大力发展时尚文化,进一步提升上海文化的标识度。
第二是打造最美的文化空间,推动重大文化设施与基层文化场所融通,加快建设文化新地标。
第三是激发澎湃文化活力,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翼齐飞,推动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教育、文化与金融的融合。

龚正说,我们将进一步紧扣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盼,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首先是更优质,加快建设一批标志性的重大文化设施,比如上海图书馆的东馆今年即将对外开放。其次是更均衡,大力推进文化服务资源向五个新城、大居、远郊进行覆盖,今年将完成100个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功能提升。第三是更便捷,围绕15分钟社区公共文化的服务圈建设,加快推出更多家门口的好服务好去处。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着眼示范区

关于长三角一体化相关问题

示范区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突破口。自挂牌成立两年来,示范区聚焦制度创新,已经累计形成78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8项已经在长三角区域推广,对区域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龚正说,今年围绕高质量和一体化这两个关键,主要是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双轮驱动,争取更多突破。

一方面在自主创新方面,围绕重点难点问题,攻坚突破,努力形成更多具有含金量的自主创新成果,比如建立人才协同创新引领机制、推动人才跨区域的畅通的流动;
另一方面,在高质量发展中突出项目集中度和显示度,重中之重是全力推进水乡客厅建设,方厅水院、水系蓝环等项目将全面开工建设。同时,沪苏嘉城际铁路、淀山湖岸线的生态治理也要实现开工建设。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地解决“缺芯”问题


当前汽车正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所以新能源汽车也是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上海对此高度重视,正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地。

上海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去年产值突破1600亿元,同比增长200%;产量达到55万辆,同比增长70%;全市累计使用的新能源汽车超过67万辆,其中去年超过25万辆,占新车销售43%。上海也是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城市,目标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120万辆,产值突破3500亿元,建成满足125万辆以上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充电网络。

龚正说,近年来,上海已从供需两端推出一批支持政策,近期还将出台实施意见,比如推动充换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很多新能源汽车都是智能网联汽车,去年下半年开始,智能网联汽车“缺芯”问题比较严重,因此,上海也正加大力度布局车规级芯片的生产,尽快解决汽车“缺芯”问题。
下一步,还将继续统筹推进技术研发标准,制订推广应用数据安全和基础设施建设,在新能源汽车大赛道上加快培育发展新优势。



吸引人才有恒产者有恒心


关于如何吸引更多人才、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龚正说,上海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关键在人才,集聚人才、用好人才的关键在体制机制创新,在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过程中,要坚持破立并举,着力做好“加减乘除”四个方面工作。

首先是在激励上做加法,完善“揭榜挂帅”激励机制,提升人才获得感,
第二是管理上做减法,加大放权松绑力度,积极稳妥下放岗位设置、职称评审、科研管理权限,
第三是在扶持上做乘法,整合科创、金融、信息等要素资源,放大乘数效应,
第四是在评价上做除法,着力破解思维,加快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龚正说,我们通常讲人往高处走,对人才而言,高处就是能够干事创业和宜居宜业的环境这两个方面。

一方面我们将为人才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工作环境,上海有国家实验室、国家级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众多世界级的科创平台,还有大科学装置,以及500多家众创空间,这些都能为广大人才提供成就事业的广大舞台。
另一方面,我们将为人才营造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聚焦人才关切的落户、居住、医疗、教育等问题,提升服务精准性和有效性,让各类人才获得“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



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从“一张床”到“一间房”到“一套房”


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

解决好超大城市住房问题,必须坚持“房住不炒”,坚持“租购并举”,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这一方面是解决新市民特别是青年住房难、住房贵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从供给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抑制房价的重要举措。

龚正说,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总的考虑是做到“四个坚持”。

首先,坚持多渠道供给,跑出建设的加速度。“十四五”期间,上海要建设筹措47万套(间)以上保障性租赁住房,加上“十四五”前的13万套(间),到“十四五”末将有超过60万套(间)。去年已建设筹措6.7万套(间),今年要加大力度,完成17.3万套(间)。也就是说,两年完成24万套(间),即五年任务的一半以上。

其次,坚持优化结构,完善供应体系。要加快构建从“一张床”到“一间房”到“一套房”的多层次、多元化租赁住房供应体系。

第三,坚持职住平衡,优化空间布局,推动更多房源向五个新城布局,向26个产业园区周边布局,向虽然远一点,但轨道交通能够到达的轨交站点区域布局。

第四,坚持精细管理,提升居住品质,更好满足人们特别是青年人对品质生活的需求,完善配套设施,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打造有温度、“悦生活”的租赁住房社区。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从“蓝图”变成“施工图”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去年2月已获批复,大虹桥地区建设已有美好蓝图。今年上海将有哪些政策措施、功能平台和重大项目,助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蓝图”变成“施工图”?

龚正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是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已于去年2月印发实施,这标志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将加快成为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的“极中极”、联通国际国内市场的“彩虹桥”。
“原来虹桥枢纽是上海的枢纽,现在是长三角的枢纽,是中国的、全世界的枢纽。”

龚正表示,今年上海将进一步强化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国际定位,彰显开放优势,提升枢纽功能,大力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能级和显示度,重点是三个“持续用力”。

一是在政策措施落实落细上持续用力。上海将围绕企业聚集、产业升级、双向开放,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的政策,强化“三大”领域,即大会展、大商务、大交通,提供政策支撑和保障。

二是在功能平台赋能发展上持续用力。对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等功能平台要加快提升能级,放大辐射带动效应。

三是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上持续用力。今年上海将推进金山至平湖铁路线等跨省项目,还要加快沪苏湖高铁、市域铁路嘉闵线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交通门户枢纽功能。


有温度的社区老旧住房加装2000台以上电梯


为既有老旧住房加装电梯是提升市民品质生活的重要举措,尤其是方便“悬空老人”下楼的重要民心工程。上海全力推进这项民心工程,去年的目标是1000台,实际上完成了1579台,一年就完成了比之前10年的3倍还多的量。

龚正说,今年我们将坚持“建管并举”,以更大的力度推进这项工作。“建”的方面,今年的目标是完成加装电梯2000台以上。积极推动从零星化加装到成片化加装转变,关键是做到两个“相结合”。

一方面,与发挥基层作用相结合。通过激发基层的活力,领导群众共同参与,小区开展业主意愿征询。另一方面,与旧住宅更新改造相结合,推进小区内的加装电梯和旧房更新改造结合起来,降低工程费用,减少重复施工,更加便民利民。

“管”的方面,我们要建立健全加梯以后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实施好已经出台的《关于加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管理的指导意见》,落实好业主、物业、企业等方面的管理责任,推动加装电梯的长效管理,让居民能够安心放心地使用电梯。


公园中的城市把最好的资源让全市民共享


在回答关于公园城市建设相关问题时,龚正表示,我们打算“十四五”期间新增600座以上公园,使得全市公园总数达到1000多座,去年我们建了126座公园,今年将建设120座。

龚正说,下一步重点做到“三个注重”。

一个是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比如黄浦江边的世博文化公园,元旦三天开放就接待游客4.5万人次。世博文化公园南区也正在加快建设,有很多文化设施正在建设,我们力争2024年全面开放。

第二,更好地让全市人民共享, 在推进“一江一河”绿色生态公园和空间建设的同时,我们要加快“一带”,也就是完成生态公园带的建设,使得大型公园的布局更均衡。

第三是更好满足市民的多样化需求,重点是推进“公园+”工程,在公园增加文化体育等设施,同时推进公园的免费开放、延时开放,去年新增了三座公园的免费开放,39座公园的延时开放,今年我们还将持续地推进。



-THANKS FOR READING-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
图片影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关于创新区,也许你会喜欢


城市更新资料合集

从制造厂房到创新高地,市北高新的华丽转身

创新区改造更新,规划能否成功的3大关键点

信息图 | 作为一个普通地级市,工业用地怎么转型?

TOD究竟是什么?TOD模式的8项原则又是什么?

信息图 | 非正式更新:存量时代下工业用地更新之路

未来十年,产业办公的5大趋势

什么样的环境最能孕育创新?

如何吸引人才与产业?产业社区的磁极营造法则

设计在创新区中的使命是什么





创新区研究,就在TOP研究院。

TOP Lab (TOP创新区研究院) 隶属于FTA建筑设计事务所,作为一个非盈利的研究平台,其使命是打造创新区领域的智库.TOP研究院专注于全球创新区的一体化研究,从Talent(个人), Organization(组织), Place(区域)三大维度出发,通过对全球创新区案例、创新区产品大数据整理、以及产业创新及工作方式创新的研究,探索中国创新区的实践路径。

FTA是领先的办公及产业(科技)地产一体化设计专家,拥有900+个科技园区与办公总部的设计实践经验,其中包括3个国家级综合性科学中心的重点项目、多个世界500强总部或区域总部等。

FTA提供从研发策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一体化的专业设计服务,服务的客户包括:市北高新、张江高科、天安骏业、上海地产、小米科技、罗氏制药、阿里巴巴、迪斯尼、西门子、凤凰卫视、上海港城集团、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等知名品牌。

未来是创新的时代,在“为创新设计场景”的使命下,FTA一直践行“与客户一起创新”的价值观。


欢迎联系我们:咨询项目 - 王先生:17792253557人才招聘 - 张先生:13761924103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TOP创新区研究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